上海之家 加入收藏· 设为首页 · ·
当前位置:上海之家文章资讯上海文化文化遗产

传拓30余载的非遗老匠人:留存千年历史的宝贵印记

时间:2020-09-02 03:19:17    整理:Admin

  中新社石家庄8月31日电 题:传拓30余载的非遗老匠人:留存千年历史的宝贵印记

  作者 李晓伟

  将宣纸轻轻覆盖在一方汉砖上,用水润湿,毛刷捶刷宣纸紧贴汉砖后,再用涂抹着朱砂的拓包均匀地拍打……刘秀峰一番操作后,砖上奔驰的骏马、威武的士兵、天空中盘旋的猎鹰等图案一一浮现在宣纸上。“这块汉砖描绘的是汉代贵族狩猎的画面,拓片可作为相关研究的资料。”刘秀峰说。

  在千年古城河北正定,刘秀峰名气不小。主张“万物皆可拓”的他,能用一张张薄薄的宣纸,留存下一段段中国历史文化的宝贵印记。 (window.slotbydup = window.slotbydup || []).push({ id: "u5891748", container: "_i630znox87b", async: true });

  刘秀峰1989年开始从事传拓工作。2019年,他的传拓技艺入选了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。30余年来,他创作的拓片达上百种,上至秦汉时期的瓦当,下至历代的碑志、造像等。

  “这是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,是中国独特的保存金石文献的方式。”刘秀峰介绍说,金石铭文中往往饱含古代历史、文化、艺术、生活等方方面面的信息,但即便为金为石也终会消亡,且金石器物尤其是丰碑巨碣,不便广为流传。为此,传拓技艺应运而生,可以助力填补历史文献档案的缺乏,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。

  传拓是一项充满挑战的技艺。刘秀峰介绍说,传拓技艺有平拓、颖拓、全形拓等十多种类型,每一种都有独特的操作要求;即使宣纸也有讲究,必须要用吸水性、伸缩性好的生宣,还要注意大的传拓物需用厚一点的宣纸,小的用薄一点的纸,如扎花纸……

  他指着一幅“五代全形拓佛像”说,传拓最难的要数全形拓,它要求把立体的拓在平面的纸张上,但要有立体感。要想拓出一张好的拓片,必须经过审视绘出轮廓和全形图,然后一点一点拓印,这需要有绘画艺术的基础。

  如何让这项古老的技艺更好地融入人们的生活,刘秀峰一直在探索。正定是一个旅游城市,他就将正定的20多个古称谓做成印拓并配上诗文集印成册,推广正定的历史文化。他还创造性地将拓印元素加入扇面,做成拓片折扇,成为一种文创产品,现在已经制作数十种扇面,正准备向市场推广。

  随着年龄渐长,刘秀峰坦言自己已力不从心。他将精力更多地放在了技艺的传承上。包括他的儿子女儿,现今他已经收下了数十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徒弟。他还积极奔走,经常到大学中讲授传拓。现在,已是古稀之年的刘秀峰说,认识到传拓技艺重要性的人越来越多,这让他很欣慰。(完)


免责声明:
  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,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.如认为转载内容已侵权,请联系删除.
关键词:传拓30余载的非遗老匠人:留存千年历史的宝贵印记 文章
热 点